本文是同事们参加本次会议的第三篇记录,所有人都关心本次谈判最终究竟会走向何方?今天观察员们带来了五个不同走向的脑洞预测,你支持、期待哪个?
背景:2022年年初,在联合国环境大会上,175个国家同意制定一份旨在“终结塑料污染”的国际协议,解决包括海洋环境在内的塑料污染问题。并由此启动了政府间谈判委员会,按照既定计划,成员国将通过5次会议(INC会议),在2024年底完成任务并形成协议草案(简称塑料公约)。
然而,2024年底的釜山(INC-5的举办地)并未如期迎来公约的诞生。(相关阅读→)根据闭幕会上的决议,INC5将在2025年续会,迎来INC-5.2。
当地时间8月5日-8月14日,全球塑料公约第五次谈判第二阶段(INC-5.2)在日内瓦召开。期间,来自全球各国的谈判代表,将因为国家利益和发展阶段的差异,在塑料污染治理的细节上展开激烈辩论。而谈判结果将极大影响全球塑料污染治理的进程。
过去的几次会议精彩纷呈,会场上,有人一边抱怨“我们没时间了”,一边用冗长无效的发言拖慢进程;有人振臂高呼,痛斥部分立场相反国家在挡路;有人坚持以“我”为主,不管别人说什么,程序性地念完自己准备好的稿子;也有人现场回击其他国家的观点,简直“辩神”附体。精彩过后,不同阵营仍然立场鲜明,毫不退让。
这也让我们对本次INC-5.2充满期待,谈判究竟会走向何方?不如让我们来大胆预测一下。(以下预测本着严肃假设,大胆表达,绝不负责的基本原则)
这是一种“最梦幻”的谈判结果。想象一下:所有国家决定放下分歧,同意签署一份严格的协议,在塑料全生命周期都设定有约束力的条款,通过上游生产减量遏制蔓延的“一次性”消费方式,从而终结塑料污染。
具体而言,各国同意制定明确的全球减产目标,比如说2030年减少30%的塑料产量。同时,一次性塑料餐具、吸管、塑料棒这些有问题或可避免的塑料产品,将在全球范围内逐步被禁用。发达国家则会设立一个专项资金,帮助其他国家建立循环经济设施,技术和资金共享与支持。
这个走向有助于更系统性地应对塑料污染,但确实也会对现在庞大的塑料经济产生冲击。
在这个走向中,各国代表经历了反复争论,最后决定在一些难点上退一步,保留一些原则性的表述,但不做强制要求。
比如,塑料生产不再有明确的全球减产目标,也不明确要求各个国家设立明确的目标,而是保留“可持续生产”的条款,仅要求各个国家汇报自己做了哪些努力。另外,虽然有资金和技术支持机制[1][5],但更kaiyun登录入口 开云平台网站多是自愿捐助性质,而非强制要求。
或者,在很多条款的表述上,采用模糊的语言,如“各缔约方应考虑”“可采取措施”,来替代有约束力的义务。
这样的公约虽然不够完美,但至少迈出了重要一步,毕竟只有在公约中保留了足够的空间,才有可能在未来一次次的缔约方大会中,将更多有力的条款完善进去。
在现在的主席案文(可以看作是INC-5.2谈判的起始文件)中仍然存在一些争议很大的部分,比如,塑料生产、化学品管控是否列入公约范围内,关于公约的修正,是否要设立投票机制。有一些国家坚持把相关条款全部删除,而不是就现有案文进行调整。
如果为了解决争议,直接删除了这些内容,意味着,在未来的缔约方大会中,塑料生产或化学品都不会被纳入讨论范围,而如果没有投票机制,那意味着,所有的案文修订都要获得所有缔约方的同意,其难度不亚于现在的INC。
尽管,只约束产品设计、回收、废弃物管理等内容,对于全球的塑料污染治理也存在一定促进作用,但当“塑料生产扩张促进一次性消费,还是一次性消费催化塑料生产增长”这个“世纪难题”没有搞清楚之前,就盲目缩小公约的范围,无疑是给未来的塑料污染全球治理埋下了一个隐患。
INC-5.2谈判未能达成共识,连一个最低程度的折中版本都没谈出来。不同国家之间在塑料生产规模、禁塑清单、资金支持机制等关键议题上始终僵持不下,“死磕”方括号,不愿让步,最终只能宣布休会[3]。
然后,在闭幕大会上,各国代表终于达成一致,再一次“续会”,准备INC-5.3。这种延长属于谈判内的“程序性安排”,只要不超过现在的边界范围,不改变现在的投票机制,就不需要联合国环境大会重新授权。INC本身就有权决定自己的谈判节奏,只要各国愿意谈,就还能再坐下来。
只是,前六次会议已经花出去大把的资金,究竟还有多少预算留给INC,够不够再“续一命”,这大概会是秘书处要重点考虑的因素了。
同样是INC-5.2没能达成共识,但是不只是一时未果,而是根本无法推进、分歧全面僵化,又或者,原本的预算已经见底了,那么INC机制本身可能“失去前进动力”,这就需要重新上联合国环境大会(UNEA)去争取新的授权。毕竟,这场塑料公约的谈判是根据联合国环境大会2022年通过的第5/14号决议启动的[4],授权目标是“在2024年底前通过五次会议完成谈判”。
当然,时间点并不是绝对的期限,而五次会议,也可以用“续会”的方式应对,但上一轮授权中的目标、范围和决策机制却是影响谈判结果的最关键因素,所以,相信新的授权应该也会对这些内容做出一定程度的调整。
虽然,制定一份旨在“终结塑料污染”的国际协议是175个国家的共识,大概率还是会重启新的INC,但争取新的授权也没那么容易,毕竟,联合国环境大会有那么多事项要讨论,谁知道什么时候能轮到塑料呢。而且,核心争议摆在那里,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“红线”,如果各方不能做出大的妥协或者提出可被接受的新方案,直接延续大概也不会有什么进展,说不定就要停滞几年了。
好了,现在,各国代表围坐谈判桌前,案文上满是方括号(方括号代表没有达成一致的内容),时间却在滴答滴答的倒计时……你猜,公约谈判的最终走向会是哪一个?
1️⃣我们日常生活中有问题的一次性塑料制品,比如塑料餐具和塑料袋或许将快速退出市场。
3️⃣同时我们的产品设计将更健康安全,垃圾分类、回收再利用等制度也将更加完善,生活环境变得更干净。
塑料污染的问题仍会在可见的未来持续存在,但我们作为消费者依旧可以主动选择更环保的生活方式,推动企业和政府加快改变。
我们始终相信,塑料污染问题需要全球一起努力,我们支持达成一份有科学依据的具有强制力的国际协议,既要考虑国家利益和公正转型[3],也要承担全球责任。
无论这次谈判结果如何,我们都会继续推动完善政策、公众参与、科普传播,提供更多塑料污染的解决方案,让更多人认识到问题的紧迫性,并积极参与行动,成为改变未来的参与者。